上海陸家嘴一棟寫字樓的辦公室里,某公募基金的指數投資負責人張楚(化名)隔著窗戶眺望遠方:“去年錯失了大把機會,今年想把ETF產品做大做強。”他深刻地意識到,2020年將會是指數基金的大發(fā)展之年。
過去兩年來,國內公募基金市場上,監(jiān)管持續(xù)加碼,傳統(tǒng)型貨幣基金規(guī)模持續(xù)縮水,同時以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為代表的指數基金投資熱興起。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近兩年來,公募市場共成立109只ETF基金,最新場內份額合計達到4521.07億份。
ETF管理規(guī)模水漲船高,市場分化明顯,資金雄厚的大公司占據大頭,苦于人力和運作成本的小公司所占份額甚少。行業(yè)主題與寬基ETF之外還會有新風口?降費率之戰(zhàn)是否會愈演愈烈,后來者的市場空間還會有多大?多家公募基金和業(yè)內人士近日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雖然市場分化已是事實,但市場也蘊藏著多個機會。
分化加劇
增長空間很大
2020年,多項政策將繼續(xù)利好指數投資。
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這將是2020年公募基金最大的看點之一。隨著外資源源不斷地涌入,A股市場國際化步伐加快,MSCI等全球主要指數將繼續(xù)納入A股,助推國內指數投資理念走向成熟。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3日,市場上存續(xù)的ETF共有264只。
基于宏觀經濟情況,2020年全球經濟進入一個階段性筑底的時期,伴隨各國政府有效的應對措施,經濟回暖預期逐漸提高,這也將有利于指數整體向上。
2020年3月1日,新《證券法》將施行。某業(yè)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施行注冊制后,市場題材股的炒作將會被削弱,自下而上精選成長價值股可能成為主流,但全面牛市的可能性不太大,散戶投資者更適合去關注指數基金,比如ETF基金的投資機會。
圍繞2020年指數基金投資機遇與挑戰(zhàn),建信基金相關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ETF等指數基金投資機遇可能來自兩方面:一是從宏觀經濟環(huán)境而言,若貨幣政策持續(xù)寬松,權益類資產的吸引力有望提升,投資者增配股票類資產的意愿可能上升;二是被動投資逐漸深入人心,投資者對被動指數類產品在資產配置中的作用進一步認同。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指數基金將會一家獨大。建信基金相關人士認為,指數基金投資還將面臨兩方面的巨大挑戰(zhàn):一是市場波動上升,使得主動管理的空間變大,從而擠占被動投資空間;二是A股市場逐漸對外開放,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后,給本土管理者帶來挑戰(zhàn)。
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A股權益ETF份額增長還有很大的空間。據南方基金指數投資部提供的數據,美國最大的SPDR標普500ETF規(guī)模約3000億美元(彭博,2019年12月30日),而A股最大的權益ETF規(guī)模不到500億元(Wind,2019年12月30日)。
“分化將繼續(xù)加劇,資金是非?,F實的,跟蹤相同標的的ETF,資源多的基金公司或者是客戶基礎雄厚的基金公司規(guī)模自然就大。”招商深證TMT50ETF基金經理蘇燕青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龍頭占優(yōu)
小公司求突圍
2020年,龍頭繼續(xù)占據大頭,中小公司急需突圍。
“今年產品規(guī)模不大,業(yè)績也做得不好。”張楚表示,尚不清楚公司是否會將ETF基金列入2020年的發(fā)展計劃,但在他看來,ETF基金將是未來指數基金投資組合的核心配置。
雖然近兩年ETF基金迎來大爆發(fā),但仔細觀察數據便知,ETF基金的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頭部公司,1只股票型ETF首發(fā)份額突破100億對它們來說輕而易舉。相比之下,一些中小型公司旗下股票型ETF數量本就寥寥無幾,場內份額還常年保持在10億份之下,甚至2億-3億份。但張楚清楚地知道,2020年指數基金投資的熱點就在ETF,如果不去嘗試,就什么機會都沒有。
有人質疑,ETF基金是否干脆直接交給頭部公司做?中小公司一沒人力研發(fā)產品,二沒渠道銷售資源,就算發(fā)行了新產品,單只場內份額還不及那些頭部產品的一個零頭。
中融基金相關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自2019年以來,國內ETF基金獲資金流入的趨勢明顯,但公司層面寬基ETF頭部效應突出,管理集中度非常高,從標的層面以滬深300和中證500寬基為例,單一標的頭部效應也非常明顯,競爭非常激烈。
目前,寬基ETF市場基本被各大龍頭基金公司占據,2020年ETF基金市場或將聚焦在行業(yè)主題類型上。蘇燕青預計,2020年ETF發(fā)展趨勢將繼續(xù)延續(xù)2019年風格,細分領域主題將是各基金公司的主戰(zhàn)場,目前寬基的競爭亦處于白熱化階段。而細分領域的主題將是更為廣闊的市場,拼的是各公司指數編制或者指數選擇的能力,若選擇指數符合市場趨勢,編制得到認可,將有可能突圍。
頭部牢牢占據著主要市場份額,中小型公司若想在未來突圍,辦法還是有的。
蘇燕青表示:“分級基金的轉型,可能會為基金公司衍生新的機遇,2020年是分級基金轉型的最后一年,若分級基金轉型為ETF聯(lián)接基金,基金公司可發(fā)行對應的ETF產品承接其規(guī)模,分級基金規(guī)??赊D為ETF規(guī)模。”
份額分化現象也可能會繼續(xù),但也孕育著很多機遇。建信基金相關人士認為,與兩年前相比,ETF市場份額占比出現明顯的變化,不乏一些后來者對領先者發(fā)起強有力挑戰(zhàn)的案例。
蘇燕青認為,2020年科技類主題仍將是重要的布局方向。“參考成熟市場行業(yè)ETF的結構,科技是美國行業(yè)ETF中最大的板塊,占整個美國行業(yè)ETF市場的33%,反觀國內,科技類ETF的大發(fā)展2019年才開始,未來仍舊是比較重要的布局方向之一”。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夏風光認為,2020年最優(yōu)秀的指數無疑是滬深300,創(chuàng)業(yè)板和中證500可能會相對更好一些。預計銀行、證券、科技、5G等行業(yè)ETF也會保持活躍。隨著金融開放力度增強,A股和海外加快接軌,未來ETF會面臨更快、更廣的發(fā)展空間,市場會進一步向龍頭基金公司傾斜。
震蕩為主
投資機會更多
2020年,A股或以震蕩市為主,ETF投資機會也將更多。
多位公募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當市場震蕩調整時,對于投資者或是一個較佳的入場機會,ETF基金也有望進一步迎來資金流入。
“這兩年市場中的個人投資者更加理性了。”華南某大型公募人士向記者感慨道,購買基金的散戶投資者開始變多,也更偏好指數化投資。
2020年,個人投資者更應該如何選擇ETF基金?
南方基金指數投資部高級副總裁、基金經理孫偉認為,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投資時間周期;其次,是基于風險偏好來選擇標的;最后是選擇指數環(huán)節(jié),如果想進行5年甚至10年以上長期配置,為自己提供養(yǎng)老資金來源或者為子女提供教育資金的目的,可以選擇長期配置投資方式以及投資標的。
孫偉表示,如果追求穩(wěn)健型指數,可以選擇大盤藍籌龍頭指數,或者銀行等深度價值行業(yè)指數。如果沒有任何偏好,可以選擇啞鈴型投資策略,選差異較大的兩類指數資產。
行業(yè)主題ETF和寬基指數ETF是目前ETF市場的主力軍。建信基金相關人士表示:“兩者適合不同類別的用戶。行業(yè)主題類ETF一方面會吸引一些鎖定行業(yè)未來發(fā)展且有一定專業(yè)判斷能力的投資者,另一方面會吸引一些尋找短期交易機會的客戶。寬基指數ETF產品結構比較簡單明了,客戶基礎比較大,無論是初次接觸股市的投資者,還是專業(yè)的機構投資者,寬基指數都可以作為基礎配置。”
對比來看,寬基ETF的發(fā)展?jié)摿θ匀惠^大。上述人士認為,從規(guī)模潛力而言,投資者對于寬基指數的認知度高、需求量大。行業(yè)主題方面,行業(yè)內部個股集中度高、行業(yè)整體對個股替代性高的品種更容易受到特定投資者的青睞。
蘇燕青認為,ETF市場的機構投資者比例提升,預計未來這一趨勢將繼續(xù),機構投資者的加入,將為ETF的發(fā)展帶來更多方向上的可能性,各類型品種均有機會,短期高彈性的品種有需求,長期具有投資價值的品種亦有需求。
再降費率?
可能性不大
2020年,新基金低費率將是普遍現象。
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買入ETF,2019年有部分頭部基金公司將ETF基金管理費率降至0.15%,托管費率降至0.05%后,其他公司及時跟進,導致“價格戰(zhàn)”白熱化。
中融基金相關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當前市場環(huán)境還未成熟到低費率或者零費率運營ETF產品的階段,真正的主戰(zhàn)場還是在各家基金公司提供的差異化產品,或者是與指數公司定制開發(fā)的行業(yè)指數,或者是兩至三個有效因子疊加的多因子Smart Beta指數。一味地追求低費率,可能會讓公司負擔更重的成本。
“ETF管理費最低為0.15%,已經非常低了,各基金公司再繼續(xù)降低費率的概率不大。”蘇燕青表示,2019年新成立的90多只ETF基金,50%的ETF費率在0.5%以下,25%的ETF費率在0.15%,絕大部分基金公司還沒有享受到ETF大幅發(fā)展所帶來的好處,費率就已降到很低,想在ETF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要負擔較大的發(fā)行和運行成本。
基于A股波動較大的特征,建信基金相關人士認為,基金費率并不會影響投資者的收益。對于ETF而言,投資者應該更加關注其業(yè)績和流動性,良好的流動性可以大大節(jié)省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其重要性也高于管理費的差額。
Smart Beta
站上新風口?
2020年,ETF市場有無新風口?
南方基金指數投資部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一方面,2020年被動指數投資的主題不再局限于寬基,風格鮮明的行業(yè)、主題、因子、商品、跨境等ETF也將受到投資者的關注,ETF的工具化屬性日益凸顯,逐步實現大類資產的覆蓋。另一方面,投資者資產配置需求的多樣化反過來要求基金公司加快完善自身的產品線布局,同時對基金管理人對各類產品的管理能力有更加嚴格的要求。
如果2020年大概率出現結構性行情,大盤指數處于窄幅震蕩狀態(tài)。中融基金相關人士認為,局部行業(yè)機會更大,比如5G、新能源和電子。
在股票型ETF中,除了上述提到的寬基、行業(yè)主題ETF之外,還存在一種Smart Beta策略ETF?據建信基金相關人士介紹,該類型產品自2006年在國內成功“破冰”,但初期發(fā)展較緩慢,曾分別于2009年至2012年和2018年迎來兩次發(fā)展小高潮。
Smart Beta是指在傳統(tǒng)的指數投資基礎上,通過基于某種確定的規(guī)則或算法優(yōu)化證券組合權重分配,增加指數在某些風險因子上的暴露,以期在傳統(tǒng)的指數投資基礎之上獲得相應的超額收益的指數編制方式。
“寬基指數的容量天花板高,行業(yè)指數容易出現一些‘風口’,Smart Beta指數如果設計得當會具備取得長期超額收益的潛力。”建信基金相關人士表示。
中融基金相關人士認為,Smart Beta有很多策略可進行實施,這對于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可以作為重點布局和趕超的方向,提供更多差異化發(fā)展的路徑。
與主動投資相比,南方基金指數投資部認為,Smart Beta具有透明度較高,成本較低,容量較大,風險較分散化,可復制性較強等優(yōu)勢。海外Smart Beta已漸成主流品種之一,國內目前還處在初級階段,但近兩年投資者對Smart Beta產品的認可已有較大提高,相信一些投資邏輯清晰、容易理解的因子如紅利、價值因子或能夠進一步被大眾所接受。
建信基金相關人士表示,Smart Beta策略兼顧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的雙重優(yōu)勢,能夠通過清晰可量化的規(guī)則,優(yōu)化選股及組合加權方式,通過在某些風格因子上主動暴露來避免傳統(tǒng)市值加權方法客觀上帶來的“追漲殺跌”效果,以提高指數獲得超額收益的概率。但相對主動管理型基金來說,Smart Beta策略的產品取得明顯超額收益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相對于行業(yè)類或主題類的指數基金來說,可能“爆發(fā)性”略弱。
基于Smart Beta類ETF的創(chuàng)新,市場還有基金公司正考慮申請主動管理型ETF。蘇燕青表示,當前證監(jiān)會已受理的指數增強型ETF即是主動管理型ETF的雛形,Smart Beta類ETF本質上仍為純被動的ETF產品,主要原因是其通過指數化的方式將其增強策略或者投資策略固定下來,后續(xù)跟蹤產品仍然為完全指數化的投資策略。
“但不同于業(yè)界所說的Smart Beta類ETF,指數增強型ETF或者主動管理型ETF的投資策略具體如何實施和執(zhí)行并不對外公布,避免了投資者對投資策略的模仿和超額收益的侵蝕,且Smart Beta類的調倉頻率根據指數調整頻率進行,而指數增強型ETF或者主動管理型ETF的調倉節(jié)奏相對更為靈活,能夠更好地應對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蘇燕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