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巴以沖突成為整個國際社會的焦點,在沖突開始的短短數日內,中文互聯網上也完成了一次大面積科普,如以色列常年對加沙地區(qū)進行的斷電斷水行為,加沙人民被迫挖地道運輸物資,以及以色列如何鳩占鵲巢,對收留他們的巴勒斯坦進行了持續(xù)的領土蠶食等“知識”。
【資料圖】
在此過程中,以色列對加沙地區(qū)進行了多次轟炸。10月17日,一發(fā)“杰達姆”(JDAM)衛(wèi)星制導炸彈命中了加沙的一所醫(yī)院,目前已造成至少數百人傷亡。
受到種種以色列非人道行為的影響,在豆瓣評選出的TOP250電影中排名高居第8的經典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也受到了波及,B站用戶實時打分已經來到了4.8分(滿分10分制)。
大家可能對這個分數沒什么概念,實際上,B站的用戶對電影打分一向較為寬松,各類影史經典基本都在9.5-9.9分,而5.0分是一個什么概念呢?
舉一個例子,郭敬明的《冰封:重生之門》,就是這個分數。(這部電影在豆瓣僅有4.0分)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名身在波蘭的德國人奧斯卡·辛德勒,在二戰(zhàn)時雇用了1100多名猶太人在他的工廠工作,幫助他們逃過被屠殺的劫數。
那么,辛德勒在戰(zhàn)后過得如何呢?根據電影的描述,他婚姻破裂生意失敗,1958年,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委員會授予他【國際友人】稱號,并邀請他在正義大道上種下了一棵樹。
聽起來似乎還可以吧,他得到了受助者授予的榮耀。
但這部電影還“省略”了一些事情沒講。
為了收買和賄賂德國軍官以救助猶太人,辛德勒花光了家財,用掉的寶石、首飾和鉆石要用公斤來計算,據統計總價值超過105.6萬美元,以至于他在戰(zhàn)后陷入了經濟困境。
1948年時,他不得不向美國猶太人聯合分配委員會提出了申請,請求委員會對他在二戰(zhàn)時為救助猶太人所花費的開支進行補償,而美國猶太人聯合分配委員會在之后也確實給予了辛德勒經濟補償,以補償其戰(zhàn)爭期間的損失。
那么,這筆經濟補償是多少呢?答案是,善于經商的猶太人,對拯救了數千猶太人的辛德勒,補償了——一萬五千美元!
除此之外,猶太人給予他的資助還有——
一位在二戰(zhàn)期間受到他庇護的猶太人波爾德克·普費弗貝格四處尋找導演和影視公司為辛德勒拍攝電影,在他的努力下,1964年米高梅公司向辛德勒支付了2萬美元預付款。
猶太人投資了他在南美開設的工廠,約一萬六千美元左右。
也就這么多了,最終辛德勒還是在貧病交加中死去。
當然,客觀來說,屢次經商失敗也有辛德勒自己經營不善的問題,他本人救助猶太人時肯定也不是作為一種投資來計算。但也要看到,東山再起之所以成為成語,就是這種事情不常見也不容易,而幫助猶太人導致他在戰(zhàn)后的德國處處受阻,也是其失敗的原因之一。
而那些二戰(zhàn)時受到他庇護的猶太人,其實也經常給予他小額的資助,但問題在于受辛德勒所庇護的猶太人都不是啥有錢人,本身就是底層的小商販、工人或者農民等,生活并不寬裕,還在二戰(zhàn)時被德軍搜刮一空,能給辛德勒提供小額資助就是他們最大的能力了。
而那些大資本家猶太人,或是被納粹迫害,或是提前跑路,他們并不感恩辛德勒。
而以色列這個猶太人建立的國家,為什么沒有多幫助對這個民族有大恩的辛德勒呢?縱觀猶太人的歷史,例如怎么對待接納了他們的巴勒斯坦人,答案不言而喻。
當然,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關于《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還有一點有關的后續(xù)。
猶太導演斯皮爾伯格憑借這部電影一舉獲得了7項奧斯卡金獎,電影以2200萬美元的成本收獲了3.22億美元的票房。
大賺一筆的斯皮爾伯格也給辛德勒的遺孀埃米莉寄去了一筆慰問金,總共是——5萬美金。
當然,這里并不是要指責斯皮爾伯格,他主動向環(huán)球影業(yè)提出放棄《辛德勒的名單》所有的片酬,直到該公司收回影片的制作成本后,才接受低于正常百分比的電影租賃總額分紅。最終斯皮爾伯格將他從這部電影中獲得的所有收益,通過他名下的基金會捐贈給猶太人組織及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等一些歷史項目。
這就是戰(zhàn)后真實的辛德勒,順帶一提,在最后寫完文章時,評分已經來到了4.5分,看來這掉分趨勢是剎不住了。
你對辛德勒的真實經歷作何評價?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
關鍵詞: